• 在线投稿

媒体农林

  • 校内新闻热线:9291819

首页 - 媒体农林 - 正文
腾讯好书:王旭峰的《望江南》:一部将吴越茶文化与动荡年代历史结合的小型史诗
【发布日期: 2022-04-25】 【来源: 】 【作者:】 【编辑:陈胜伟】 【点击量:


腾讯好书评委 | 邓凯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

曾获茅盾文学奖的著名作家王旭烽沉潜26年完成的长篇新作《望江南》,以茶为故事主线,讲述杭氏家族茶业生计的起起伏伏,刻画了坚守初心和不懈奋进的几代茶人形象,社会嬗变与时代演进的痕迹得以清晰显现,时代史、民族史、家族史熔于一炉,既有宏大时代背景,也有江南风土人情;历史人物与虚构人物虚实相间,并行不悖,互证互参;小说意蕴深沉,笔法老练,史诗性建构和诗性表达张弛有度,相得益彰。

未到茶季,第五届茅奖得主王旭烽最新长篇小说《望江南》却将我们带回《茶人三部曲》中的杭家茶园,春意隔着纸张散发开来。

如果说《繁花》的作者金宇澄是用“不响”这一沪语词汇来展现上海人,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国人特有的性格与心理:隐忍、内敛、温和……那么,在《望江南》里,这股贯穿全文的线索则变成了主人公杭嘉和的口头禅:“还是喝茶吧。”


小说共32章,外加序和尾声各一篇,聚焦于杭州和茶事、茶业。作品以茶叶世家杭府的兴衰变革来反映新中国建国前后的经济发展与社会更迭,不仅涉及国共之争、整风运动、大跃进、文革等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对小家的影响,还详细介绍了制茶工艺、茶叶品种分类、茶具等茶文化相关的细节。

因其叙事主体、人物、逻辑都与中国“茶”密切相关,若将整部作品视为一株顶天立地,在寒风中坚守的茶树,也很妥帖。在这棵树上,由语言、人物、结构构成枝桠,延展出不同的属性。

首先,王旭烽的小说语言是干净、质朴的。小说中,人物对话占比大,也具有明显口语化的特点。在对话中,她特意融入了杭州方言,如老杭人婉罗姆妈常说的“嫑好坯”、“不搭界”、“安耽歇落”、“吃吃荡荡”、“贼骨头”、“灵市面”、“哭作猫”等,既展现了生活气息,也强调了老一代长辈表达情感的特殊方式。书中还不乏精妙的比喻,她写吴升躺在竹椅上看雨,就像一粒陈年大核桃;大跃进时期,铁门被拆的茶庄看上去就像没有了两颗大门牙的半老徐娘。又由于王旭烽对茶文化相关典故颇为熟悉,她还大量地引诗入文,给文本添了一丝凝练和纯粹。比如在介绍杭府格局时取典《题破山寺后禅院》《陶庵梦忆》,人物对话时也多引应景诗词。

其次,《望江南》的结构安排紧凑巧妙,偶有倒叙、插叙,更好地补充了文本。小说主线以杭家人为中心,但诸多旁观者视角的讲述,历史事件的阐释和建筑、器皿、茶叶贸易等文化知识的赏析,使整部书内容更详实,更有考据性。如小说开头是茶商吴觉农租住鲁迅旧居,且先以盘踞于此的日本人视角切入,如一场迷案,抓住读者好奇心。在第一章中,先写杭嘉和为陈仪送葬的场景:“杭嘉和抱着一盆春兰,立在五云山顶的银杏树下,目视陈布雷的棺椁从铁绿的茶蓬中沉浮掠过,直往九溪萝卜山新圹缥缈而去,此乃1948年12月10日上午。”让读者疑惑:陈布雷是谁?他和杭嘉和之间有何源远?又是为何而死?接着,作者再徐徐展开陈布雷与杭家关系的叙述,回溯他们相识的过程和所历往事。作者还熟练地把投湖自尽的日本人小堀一郎、绿爱、杭忆等其他杭家人的故事和经历也隐藏在每个人的对话中,伏埋于小说各处,间接传达给读者,穿插得当,因此也有研究者把王旭峰的叙述方式归纳为“镶嵌性”叙述。

再者,以杭氏家族为主的众多人物一一登场,呈现了“大观园”式的人生百态。杭家人中既有共产党又有国民党,甚至有被当作国民党的共产党,但“杭家只管茶有没有喝到一起”,被杭汉称之为“茶党”。

作为本书两大人物,杭嘉平从政,杭嘉和避政,这是一种中和关系。中心人物占据了作者大量心血,花费笔墨,两人的模式和关系有着充分解读的可能性,但次要人物的塑造也颇有特色,上一代陪嫁丫鬟婉罗姆妈和第四代孙子杭得荼尤为可爱。婉罗姆妈依然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女性长者,但她并不以深沉的智者形象出现,而是有点插科打诨的意味,她的言辞间却显示着劳动人民沉积多年的生活哲理,方越的评价最精准:“婉罗姆妈,我跟你讲话真是套路两样,我们在讲民主、自由、反内战、反饥饿,你呢,什么姜啊醋啊咸鱼鲞啊……”

和婉罗一样,杭得荼的发言往往在严肃处起到缓解紧张气氛的作用,这样荡开一笔的叙述,既在处于危难时期的杭家人的紧张对谈中融入了喜剧色彩,彰显其叙述张力,也很符合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国人,尤其是老百姓,避讳谈严肃的事,常常在即将深入时转移话锋。他的天真烂漫与乐观,或许是骨子里就继承了杭嘉和严肃与幽默兼具的气质,在“愤怒断指指出、国仇家恨之地,说一件风雅促狭之事,用一件事情来隐藏另一件事情”。

茶树上主角自然是茶,鲜少有人知道茶树也开花。“杭州的茶树花每年 10 月开始开花,要开到第二年二三月间呢。以往的茶农嫌它‘抢’了来年春茶的养分,想着法子打掉花,所 以,它属于被世人遗忘的花。”茶树花——被世人遗忘的花,它之于花界,正如茶之于世界。这被杭盼视为“母亲”“美人”的茶树花,被杭嘉和坚持制造品尝的茶树花,恰恰体现了小说文本外的那股精神——茶人精神。

所谓茶人精神,不是远离新时代的社会变革,而是置身其中仍不忘端起茶杯的人。这种精神亘古不变,不随时代变化,也不随革命变化。它既是婉罗姆妈口中的“那不是新社会吗?什么不在变啊?我老太婆服了这新社会了,只有吃饭不好变的”,也是杭嘉和认定的“有茶桌没茶桌,一样喝茶”。又或许如同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言“世界毁灭又如何,我只想喝我的茶。”

实际上,杭家真正具有纯正茶人精神的只剩杭嘉和了。就如杭盼所说,眼下做茶树花的,只有她父亲杭嘉和一人了。小说讲茶人茶事,整体上却并非如茶香般清幽飘逸,它是飘满历史尘埃、被制茶机械的齿轮碾压着的。作为整座杭府唯一秉持着“纯正”茶人精神的事茶人,杭嘉和也是时刻被官商包围着的,与他相识或谈话者,如陈仪、竺可桢、吴觉农、梁希,无一不是社会活动家,他那非共即国、非国即共的同辈人、下一代及下一代的伴侣,也都与党政有密切关联,有的还身处重要岗位。来不及品茶的年月告一段落,下一个“艰难品饮的年代”又将来临,新一代的忘忧、得荼,未来将如何呢?

这些问题的答案的漂浮的,但凝练在杭嘉和身上的茶人精神,却和每年都会盛开的茶树花一样,是固定的,是不变的。

《望江南》是一部将吴越茶文化与动荡年代历史结合的小型史诗。它既现实又浪漫,既富历史性又有现代性,茶树花不会因为被人遗忘而从此不开,茶文化也不会因为世事纷争、品饮艰难而消亡,“什么时代都不属于茶人”,也就是什么时代都可以属于茶人。


(本文为王旭峰所著《望江南》一书的书评,由浙江文艺出版社授权发布。)



中文原创 | 长篇小说

《望江南》

王旭峰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2年3月


《望江南》是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沉潜26年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叙述了新中国成立前后近二十年间波澜壮阔的社会进程中,江南茶叶世家杭氏家族的起落浮沉和人物命运。


王旭烽写茶人茶事,在翻天覆地的大时代中,写出了江南烟雨浸润中的中国人的选择和敞开、融入和奋进;在时代的激昂与风雷声中,王旭烽写得悠远低回又荡气回肠,写出了茶香和茶性,写出了江南文化的诗意和力量,写出了中国的风度、情怀和品格。


杭家人的故事也是中国的故事,它交集了历史回忆和情感想象,既是对消逝的时间的重构,也是对文化传统现代传承的探索。这部小说为中国生活和精神的剧变与恒常提供了一种新的叙事,见证了个人史、家族史、民族史中的百年中国。

https://mp.weixin.qq.com/s/xgcoDq2S0k2FyylmVHmA2g腾讯:2022.4.24


COPYRIGHT©2011浙江农林大学 WWW.ZAFU.EDU.CN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2700
 浙ICP备11046845号-1 浙公网安备33018502001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