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投稿

媒体农林

  • 校内新闻热线:9291819

首页 - 媒体农林 - 正文
《绿色中国》:神奇的“乡村振兴分类底图”
【发布日期: 2024-08-08】 【来源: 】 【作者:】 【编辑:陈胜伟】 【点击量:

这可能是全国最特殊的一套图册了。

浙江农林大学40多名师生用了1个多月时间,走遍浙江省遂昌县2539平方公里土地,深入全县20个乡镇(街道)、201个行政村、1640个自然村,搜集整理了涉及1398项指标的3亿多条数据,又用了半年多时间整理编辑,最终编制完成这套《遂昌县乡村振兴分类底图》。

“乡村到底有什么?以往的数据只能到乡镇,最多到行政村,但遂昌县能够细化到自然村,并把各项数据摸准摸透,这在全国是第一个。”农业农村部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咨询委员会委员、“三农”问题著名专家顾益康充分肯定了遂昌县的做法。

乡村振兴必须要摸清家底

遂昌,位于浙西南山区。山多、人少、居住分散,2539平方公里土地上,只有不到20万常住人口。如何把有限的资金和政策发挥出最好的效果?这一直是当地政府最想解决的问题。



“推进乡村振兴,绝不能‘盲人摸象’,必须要摸清家底。”2023年,遂昌在全县干部大会上郑重提出:摸清全县乡村的家底,从根本上回答好“乡村有什么”“乡村如何发展”等问题。

浙江农林大学的师生团队自告奋勇地挑起了这一重担。该校和遂昌县是全国首个法人科技特派员结对服务单位,2022年双方升级实施“全校服务全域”服务模式。领下这个任务后,浙江农林大学校地合作专班专题研究分类调研工作,组织了40多名教师和研究生,开启了前期调研。

常见的乡村规划,都以行政村为最小单位,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村民往往以自然村为单位生活居住。遂昌县目前有201个行政村,实际上却有1640个自然村。如果要真正摸清家底,就要画出更细腻、更精准,难度也更高的以自然村为单元的图册——相当于把图片像素提高7倍。

“要缩小颗粒度,提升精准度。”遂昌县挂职副县长、浙江农林大学乡村振兴促进处副处长严少君说。为彻底摸清各自然村的真实情况、提供精准全面的数据支撑,团队建立了“1位浙农林大老师+1位遂昌干部+3位研究生”的人员架构,秉承“一村一组调查、一村一图航拍、一村一表填报、一镇一村核实”原则,分8组人员赴全县1640个自然村,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掌握一手材料。

和不懂普通话的老人聊天

和行政村不同,自然村没有明确边界。制定时看似顺利的思路,很快就遇到了第一个坎。

到了遂昌,师生们发现他们根本不知道自然村的边界在哪儿,而且根据地形、地貌或传统习惯来划分,准确度都不高。与此同时,大家发现和村民的沟通也非常不容易。不少村子里,房子很老,留守的村民年纪很大。有的村子常住人口平均年龄超过了60岁。“我们尝试着和村民聊天,却发现这些老人听不懂普通话。”师生们找来行政村的报账员或会计,帮助了解村民的看法,再请他们到实地一处处确认。


在航拍自然村区域的时候,也遇到相似问题。行政村的村委办公室在村子中心。而自然村没有办公室,只能把房屋最密集处当做中心,无人机在此起降,拍下自然村的实景图。

经过1个多月时间,师生团队摸清了各自然村的真实情况,得到了精准、全面的数据,为分类底图绘制打下了基础。通过乡村分类大调研,师生们把各村庄的人口、产业、经济、土地、村庄风貌等多方面信息,录入在地理信息系统中。不但可以动态更新,而且可直观地呈现各村庄位置、范围、周边环境及基本情况、当前状况、未来规划等信息。

在此基础上,师生们又忙碌了1年,确定了每个村庄的区位,填入人口、土地、房屋等97项数据。一个个内有肌理、外有轮廓的村庄画像被描摹出来,形成了一张张乡村振兴分类底图。上千个自然村被分成5种类型,因地制宜寻求发展路径。

这张底图,不仅是一本写满指数、科学分类的图册,还是能实时更新、智能分析的“宝库”。以数据库为底,叠加不同的应用场景,就可以生成有利于振兴遂昌的个性化报告,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全国第一个自然村分类图

团队绘制出的《遂昌县乡村振兴分类底图》,通过“以数绘图、图库结合”的形式,形成了数据“包容共享”,实现“一套数据理家底”。同步编制形成了一套“村庄基础图册”,融合了乡镇层面、行政村层面以及自然村层面村庄信息,为各乡镇、村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实现一本图册供决策。


“乡村振兴分类底图”调研组研讨发布工作方案

利用建立的数据库,结合县域现状特征与发展态势,就可以加权计算得出“村庄发展指数”,综合反映村庄发展现状和潜力,达到“一套数据理家底”。

根据指数和村庄发展状况及需求,将村庄划分为特色保护型、城郊融合型等类型,为后续政策制定、项目实施等提供重要参考,实现“一张底图绘全局”。

经过两轮技术迭代,团队已经和遂昌县大数据和金融发展中心共同打造出了“遂昌县村庄基础数据驾驶舱”,汇集调研数据和部门原有数据,目前已收获3.5亿多条数据、1398项指标。

在这张“底图”的背后,是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庄基础数据库、村庄基础图册、村庄发展指数——数据库信息可查询、可编辑、可共享、可更新,图册涵盖“乡镇-行政村-自然村”三级数据,指数可反映村庄发展现状和潜力,为分类引导、精准施策提供决策依据。

这在全国同领域创下了第一。

从乡村生产关系入手撬动全局

前不久,遂昌县“乡村振兴分类底图”在杭州正式发布并开始应用。它可以为各类村庄找准发展“图”径提供科学依据,真正做到“一套数据理家底,一个指数判潜力,一本图册供决策”。

牵头这项工作的严少君说,这一全国首例以“自然村”为颗粒的村庄基础数据库,不仅为遂昌县实现共同富裕绘制出了新“图景”,也为众多山区县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借鉴。

严少君介绍说,根据相关指数,遂昌的上千个自然村被划分成城郊融合型、集聚建设型、整治提升型、搬迁撤并型、特色保护型5种类型。每种类型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如“城郊融合,与城共进”“集聚建设,重点推进”“整治提升,宜进宜退”“搬迁撤并,以退为进”“特色保护,进退有度”等。

严少君认为,山区县交通限制、人地限制比平原县更多,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等生态红线内的区块更广,传统村落更新慢,文化保护类区块更多。这都让本就不宽裕的发展空间更显狭小。有了“乡村振兴分类底图”,就可以更精准地规划推进不同自然村未来的发展模式。通过一张“底图”改变小农经济模式,从乡村生产关系入手撬动全局。

今年,遂昌计划依据“底图”确定“一村一策”,由相关部门配套政策,集中全县资源优先建设一批未来村庄,进一步打造和美共富的遂昌。遂昌县将以“底图”为指引,分类推进乡村振兴,努力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山区样板。

目前,陆续收到《遂昌县乡村振兴分类底图》的遂昌县各个乡镇,正按照“底图”信息,结合实际分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少乡镇干部表示,有了这套“底图”,工作起来就更便利了。

https://www.greenchina.tv/magazine/detail/id/8300.html 《绿色中国》:2024.8.7

COPYRIGHT©2011浙江农林大学 WWW.ZAFU.EDU.CN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2700
 浙ICP备11046845号-1 浙公网安备33018502001115号